第十章“唐诗选辑”(3)

  狄云“哦”的一声,从沉思中醒觉过来。霎时间心中一片空荡荡的,万念俱灰,恨不得即刻就死了。他全心全意地爱着这个师妹,但她却嫁了他的大仇人,还在苦苦哀求自己,叫自己救这仇人。“我宁可是如万圭这厮,身上受尽苦楚,却有师妹这般怜惜地瞧着我,就算活不了几天,那又算得什么?”他轻轻吁了口气,打开药箱,取出言达平的那瓶解药,倒了些黑色粉末出来,放上万圭的手背。

  吴坎叫道:“啊哟……正……正是这种解药,这……这可有救了。”

  狄云听得他声音有异,本来说“这可有救了”五字,该当欢喜才是,可是他语音中却显得异常失望,还带着几分气恼,狄云觉得奇怪,侧头向他瞧了一眼,只见他眼中露出十分凶狠恶毒的神色。狄云更觉奇怪,但想万门八弟子中没一个好人。万震山、言达平他们同门相残,万圭与吴坎的交情也未必会好,只是他何以又出来替万圭找医生看病?

  万圭的手背一敷上药末,过不多时,伤口中便流出黑血来。他痛楚渐减,说道:“多谢大夫,这解药可用得对了。”戚芳大喜,取过一只铜盆来接血,只听得嗒、嗒、嗒一声声轻响,血液滴入铜盆之中。戚芳向狄云连声称谢。

  吴坎道:“三师嫂,小弟这回可有功了吧?”戚芳道:“是,确要多谢吴师弟才是。”吴坎笑道:“空口说几声谢谢,那可不成!”戚芳没再理他,向狄云道:“先生贵姓?我们可得重重酬谢。”

  狄云摇头道:“不用谢了。这蝎毒要连敷十次药,方能解除。”心中酸楚,但觉世上事事都是苦,说道:“都给了你吧!”将那瓶解药递了过去。

  戚芳没料到事情竟是这般容易,一时却不敢便接,说道:“我们向先生买了,不知要多少银子?”狄云摇头道:“送给你的,不用银子。”

  戚芳大喜,双手接了过来,躬身万福,深深致谢,道:“先生如此仗义,真不知该当怎生相谢才好。吴师弟,请你陪这位先生到楼下稍坐。”狄云道:“不坐了,告辞。”戚芳道:“不,不,先生的救命大恩,我们无法报答,一杯水酒,无论如何是要敬你的。先生,你别走啊!”

  “你别走啊!”这四个字一钻入狄云耳中,他心肠登时软了,寻思:“我这仇是报不成了,葬了丁大哥后,再也不会到荆州城来。今生今世,是不会再和师妹相见了。她要敬我一杯酒,嗯,再多瞧她几眼,也是好的。”当下便点了点头。

  酒席便设在楼下的小客堂中,狄云居中上坐,吴坎打横相陪。戚芳万分感激这位大夫的恩德,亲自上菜。万府中万震山等一干人似乎不在家,其余的弟子也没来入席饮酒。

  戚芳恭恭敬敬地敬了三杯酒。狄云接过来都喝干了,心中一酸,眼眶中充盈了眼泪,知道再也无法支持下去,再坐得一会,便会露出形迹,当即站起身来,说道:“酒已足够,我这可要去了!从今以后,再也不会来了!”戚芳听他说话不伦不类,但这位郎中本来十分古怪,也不以为意,说道:“先生,大恩大德,我们无法相谢,这里一百两纹银,请先生路上买酒喝。”说着双手捧过一包银子。

  狄云转开了头,仰天哈哈大笑,说道:“是我救活了他,是我救活了他,哈哈,哈哈!真好笑!天下还有比我更傻的人么?”他纵声大笑,脸颊上却流下了两道眼泪。

  戚芳和吴坎见他似疯似颠,不禁相顾愕然。那小女孩却道:“伯伯哭了,伯伯哭了!”

  狄云心中一惊,生怕露出了马脚,不敢再和戚芳说话,心道:“从此之后,我是再也不见你了。”伸手入怀,摸出那本从沅陵石洞中取来的夹鞋样诗集,拢在衣袖之中,垂下袖去悄悄放在椅上,不敢再向戚芳瞧上一眼,头也不回地向楼下去了。

  戚芳道:“吴师弟,你给我送送先生。”吴坎道:“好!”跟了出去。

  戚芳手中捧着那包银子,一颗心怦怦乱跳:“这位先生到底是什么人?他的笑声怎地和那人这么象?唉,我怎么了?这些日子来,三哥的伤这么重,我心中却颠三倒四的,老是想着他……他……他……”随手将银子放在桌上,以手支颐,又坐在椅上。

  那张椅子是狄云坐过的,只觉得椅上有物,忙站起身来,见是一本黄黄的旧书,封皮上写着“ 唐诗选辑”四字。

  她轻呼一声,伸手拿了起来,随手一翻,书中跌出一张鞋样,正是自己当年在湘西老家中剪的。她登时张大了口合不拢来,双手发抖,又翻过几页,见到一对蝴蝶的剪纸花样。当年和狄云在山洞中并肩共坐,剪成这对纸蝶时的情景,蓦地里如闪电般映入脑海。她忍不住“啊”的一声叫了出来,心中只道:“这……这本书从哪里来的?是……是谁带来的?难道是那郎中先生?”

  小女孩见母亲神情有异,惊慌起来,连叫:“妈,妈,你……做什么?”

  戚芳一怔之间,抓起那本书揣入怀中,飞奔下楼,向门外直追出去。她自从嫁作万家媳妇以来,一直斯斯文文,这般在厅堂间狂奔急驰,那是从来没有的事。万家婢仆忽见少奶奶展开轻功,连穿几个天井,急冲而出,无不惊讶。

  戚芳奔到前厅,见吴坎从门外进来,忙问:“那郎中先生呢?”吴坎道:“这人古里古怪的,一句话不说便走了。三师嫂,你找他干么?师哥的伤有反复么?”戚芳道:“不,不!”急步奔出大门,四下张望,已不见卖药郎中的踪迹。

  她在大门外呆立半晌,伸手又从怀中取出旧书翻动,每见到一张鞋样,一张花样,少年时种种欢乐事情,便如潮水般涌向心头,眼泪不禁夺眶而出。